美术生看,卡米耶柯罗
半路出家的风景画天才
柯罗的绘画生涯开始较晚,26岁时,他才开始跟古典风景画家维克多·贝尔坦(Victor Bertin)学画。由于早期的耳濡目染,使柯罗以后一直偏爱风景画题材,并且在作品中体现了严密的古典构成特色。
1826年,柯罗到罗马留学,在此期间,他悉心研究了古典大师的作品,放弃了早期惯用的棕褐色调,而将色调变得清纯、优雅,柯罗以后常用的淡青、绿和银灰色调,就从这时候开始进入他的作品里。由于受到法国古典画家瓦伦西内(Pierre - Henride Valenciennes)等人的忠告,柯罗在罗马创作了多幅直接面对风景写生的作品,这让他的画面充满了质朴的气息。
尽管柯罗经常采取直接写生的画法,但在当时的沙龙里,所能接受的仍是普桑和洛兰式的风格,要在经过修饰、诗意化的自然景色前边,加上一些神话故事和人物,因此柯罗经常先画出写生底稿,然后在画室中改成比较有诗意的作品,参加沙龙展出。柯罗当年参展的一些作品如《荷马和看羊的小孩》、《林妖的舞蹈》都充满了浪漫的气息和浓郁的诗意。
19世纪中叶一位研究绘画和摄影术关系的人夏尔夫(Aaron Scharf)曾经谈到,柯罗在19世纪40年代后期,风格突然作了一次根本的改变,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受了风景摄影术的影响。在这段时间,有一些经常在枫丹白露和阿尔哈森林里工作的摄影师,他们和柯罗及巴比松村的画家们都相互熟识。
柯罗同两位摄影师葛兰基莫(Grandguillaume)和基夫里叶(Cuvelier)关系密切,他们正热衷于摄影术的实验。在早期采用玻璃版的照片里,照射在物体上的强烈阳光,看起来就好像要吞噬了那个物体似的,破坏了形象的结构,并且在树叶之间造成一种羽毛般的外观,这种效果被称为晕影,它既破坏了外形轮廓的明确性,又造成了运动的感觉。这种技法被柯罗充分运用到晚年的作品中,使他的画充满了诗意,而这种没有明确轮廓的画法,又影响了以后印象派的绘画。
1834、1843和1854年,柯罗又到意大利、瑞士、荷兰、英国等地旅行,搜集创作材料。1854年到荷兰旅行的时候,柯罗仔细研究了荷兰17世纪的风景画,对波特(Paulus Potter)、波桑(Berchem)等人的作品特别留意。
柯罗当时作的研究笔记,现在还被保留着。柯罗晚年的风景画,渐渐远离了真实的风景描绘,反而更接近荷兰风景画法。在英国,柯罗也接触到了英国画家康斯特布尔的作品。康斯特布尔的明朗色彩和充满季节、气候变化的作品让柯罗更加注重对自然的第一印象。在一本速写簿里,柯罗劝告学生首先要掌握第一印象(永远不要放弃它,并且,当你在寻求真理与正确性的时候,也永不要忘了赋予它我们所设计的外衣)。
柯罗曾对瑞士画家巴里叶(Albert Barier)说,他是由康斯特布尔的先例而得到这种结论的,因为康斯特布尔“是一个和我有相同感觉的人”。在康斯特布尔的作品中,阴影部分是用纯粹的暗绿、青灰等色来画,也使得柯罗的作品完全放弃了传统的咖啡色和黑色阴影,从而使他的作品中充满了空气流动的感觉。
芒特枫丹坐落在巴黎以北18里的地方,其间有很多湖泊和小树林,自17世纪时起,就有人在那儿栽种了许多珍稀的树种,这里曾是华托等人驻足留连的地方。柯罗被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世外桃源迷住了,他留居此处,创作了多幅风景画。油画《芒特枫丹的回忆》这幅画是柯罗在解决风景画构图问题方面的一件代表作。在1864年的一次艺术沙龙上,油画《芒特枫丹的回忆》获得巨大的声誉,后来法国政府购买了这幅画,到了1889年,《芒特枫丹的回忆》转入卢浮宫。
润格美术的专业老师在教授学员水彩画的时候科普了风景水彩画大师柯罗的故事,柯罗常用的淡青、绿和银灰色调是优雅高深的,希望润格美术的学员们能在大师作品中吸收养分充实自己。